著名戏曲学者康保成教授:“读图时代”戏曲图像与文献的关系

发布时间 : 2018年07月24日 10:29     点击量:

本网讯(通讯员 黄蓓)5月11日上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康保成教授应邀为艺术学系师生做了题为《中国戏剧史研究中图像与文献的关系》的学术报告。

康保成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戏剧史研究,其学术积累丰厚、学术眼光独到,研究思维带有鲜明的前瞻性,他力主跳脱某些传统陈见、偏见、谬见之囿限,发前人所未发,补前人所未详,显露出独立不倚的学术个性。康教授也特别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其专著《中国戏剧史研究入门》即倡导融汇新知旧学,在强调旧学重学力功底、资料考据的传统路径的同时,亦不轻视新学重思想、重方法的特色。

本次讲座,康教授以“读图时代”学术研究中图像、文献的关系切入话题,开宗明义地指出戏剧并不等同于剧本,研史者不可画地为牢,应展开跨学科、田野调查研究,将戏曲服饰、戏曲音乐、戏曲文物纳入戏曲史考察范围,地下文物与地上文献、外来观念与本土材料相参证,从方法论视角拓宽学术眼光,洞察戏曲现象。

康教授以三个个案为例,详述戏曲文物中图像史料对传统研究的重要辅助作用。如有学者为求“创新”,提出重庆大足石刻中人像为宋杂剧中“五花爨弄”,石刻场景即为宋杂剧演出场景。康教授经实地考察比勘后得出结论,此论全属断图取义,原石刻为佛经故事《谤佛不孝》,与宋杂剧毫无关联。康教授认为,观察新现象、研究新问题固然是研究者应有的学术思维,但为求标新立异而强作解事、随意差排甚至故意曲解、混淆视听而导致谬种流传则是学术道德有亏,万不可为。

随后康教授又举陕西韩城宋墓壁画与某民间博物馆所藏一组四块宋杂剧角色砖雕为例,详细解说了图像史料对探讨古代戏曲角色行当、演出体制等诸多问题的重要参证作用,并对敦煌变文、变相与戏剧剧本、戏台的关系问题进行解说。讲座在详细辨析史料的基础上,补苴罅漏,廓清了诸多诖谬歧见,足示后学以金针。

康保成教授的报告由疑问到追索而至结论,叙述生动,深入浅出,熟题新做,不发空言,既不屈旧以就新,又不绌新以从旧,而是经一系列抽丝剥茧的考察而深意自见,启人神志。康教授最后勉励在座师生,跨学科研究须具备较为广博的学术积累,应在充分熟悉文献的基础上,勇于尝试新方法、探索新路径、吸纳新成果,以使当前的中国戏剧史研究迈入更为广阔的天地。讲座赢得了在座听众的强烈共鸣,师生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文学院、哲学学院、其他院校部分师生及武汉汉剧院演职人员等也参与了此次学术活动。

(审稿 汪余礼,编辑 李海波)



上一条:中英湖北音乐节走进武大 珞珈艺术大讲堂开讲

下一条:傅谨教授来我系讲张火丁现象与当代戏曲的传播

Baidu
sogou